临摹赵孟頫行书

赵孟頫《七绝诗册》纸本,行书,纵34.7cm,横35.3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末识:“子昂爲中庭老書。”有“張珩私印”、“博山”、“潘厚審定”等藏印。 作品未见著录。此帖虽仅短短五行大字,却笔力深沉稳健,气势恢弘傲放,结体严谨端庄,首尾富于变化。书风虽显苍老,但依旧雍容洒脱,是赵氏晚年大行书中的精品。
0
3
#行书#【 元 钱良佑 跋《管道升书卷》 】钱良佑(1304-1352),字翼之,号江村民,人因以江村先生称之,平江(今湖南平江)人。至正间以书学名家,赵孟頫、邓文原数引拔之,署吴县儒学教喻。古、篆、隶、真、行、小草,无不精绝。其行书高朗卓越,风格不让鲜于枢。
0
2
赵孟頫不仅绘画创一代新风,书法更是元代第一人,如元代书法名家鲜于枢所评:“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今第一。”赵氏所创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后人称之为“赵体”。 《洛神赋》即为赵氏行书代表作。行中兼楷的结体、点画,深得二王遗意。
0
5
#行书#【 元 赵孟頫 《李翱七言绝句诗》 】册页,纸本,34.7×35.3cm,北京故宫藏。释文:“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事,云在青天水在瓶。子昂为中庭老书。” 此帖虽仅短短五行大字,却笔力深沉稳健,气势恢弘傲放,结体严谨端庄,首尾富于变化。书风虽显苍老,但依旧雍容洒脱。
0
2
元 赵孟頫 行书 《趵突泉诗》 --- 《趵突泉诗》字体润秀圆转,这正是赵氏书风的特色。释文:趵突泉。滦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洩,岁旱不愁东海枯,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澜声震大名湖。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右二题皆济南近郭佳处,公瑾家故齐也,遂為书此。孟頫。
1
16
#元人冠冕#【 元 赵孟頫 《真草千字文》① 】册页,24.7×25cm×26,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传世书法作品很多,而且各体都有。以楷书和行书为最。此本赵孟頫《真草千字文》未署书写年代。真书写得端庄严谨,意在示人以法度;草书用笔温润圆劲,点书精到细腻,结字妍美简静。
0
4
#元人冠冕#【 元 赵孟頫 《真草千字文》① 】册页,24.7×25cm×26,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传世书法作品很多,而且各体都有。以楷书和行书为最。此本赵孟頫《真草千字文》未署书写年代。真书写得端庄严谨,意在示人以法度;草书用笔温润圆劲,点书精到细腻,结字妍美简静。
0
4
#元人冠冕#【 元 赵孟頫 《真草千字文》① 】册页,24.7×25cm×26,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传世书法作品很多,而且各体都有。以楷书和行书为最。此本赵孟頫《真草千字文》未署书写年代。真书写得端庄严谨,意在示人以法度;草书用笔温润圆劲,点书精到细腻,结字妍美简静。
0
3
#元人冠冕#【 元 赵孟頫 《真草千字文》① 】册页,24.7×25cm×26,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传世书法作品很多,而且各体都有。以楷书和行书为最。此本赵孟頫《真草千字文》未署书写年代。真书写得端庄严谨,意在示人以法度;草书用笔温润圆劲,点书精到细腻,结字妍美简静。
0
3
#元人冠冕#【 元 赵孟頫 《真草千字文》① 】册页,24.7×25cm×26,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传世书法作品很多,而且各体都有。以楷书和行书为最。此本赵孟頫《真草千字文》未署书写年代。真书写得端庄严谨,意在示人以法度;草书用笔温润圆劲,点书精到细腻,结字妍美简静。
0
3
#元人冠冕#【 元 赵孟頫 《真草千字文》① 】册页,24.7×25cm×26,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传世书法作品很多,而且各体都有。以楷书和行书为最。此本赵孟頫《真草千字文》未署书写年代。真书写得端庄严谨,意在示人以法度;草书用笔温润圆劲,点书精到细腻,结字妍美简静。
0
3
#元人冠冕#【 元 赵孟頫 《真草千字文》① 】册页,24.7×25cm×26,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传世书法作品很多,而且各体都有。以楷书和行书为最。此本赵孟頫《真草千字文》未署书写年代。真书写得端庄严谨,意在示人以法度;草书用笔温润圆劲,点书精到细腻,结字妍美简静。
0
3
#元人冠冕#【 元 赵孟頫 《真草千字文》① 】册页,24.7×25cm×26,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传世书法作品很多,而且各体都有。以楷书和行书为最。此本赵孟頫《真草千字文》未署书写年代。真书写得端庄严谨,意在示人以法度;草书用笔温润圆劲,点书精到细腻,结字妍美简静。
0
3
#元人冠冕#【 元 赵孟頫 《真草千字文》① 】册页,24.7×25cm×26,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传世书法作品很多,而且各体都有。以楷书和行书为最。此本赵孟頫《真草千字文》未署书写年代。真书写得端庄严谨,意在示人以法度;草书用笔温润圆劲,点书精到细腻,结字妍美简静。
0
3
陆柬之(公元585年-638年),汉族,唐代苏州人,虞世南外甥。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崇文侍书学士。 最初书学舅舅虞世南,又学欧阳询,晚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草书笔意尤为古雅,终于成为名重一时的大书法家,与欧、褚齐名。工正行书。善临摹,虽“工于效仿,劣于独断”,但有较高成就。当时亦有人把他与欧、虞、褚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书迹以《五言兰亭诗》刻帖与《书陆机文赋》墨迹为主。
0
7
陆柬之(公元585年-638年),汉族,唐代苏州人,虞世南外甥。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崇文侍书学士。 最初书学舅舅虞世南,又学欧阳询,晚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草书笔意尤为古雅,终于成为名重一时的大书法家,与欧、褚齐名。工正行书。善临摹,虽“工于效仿,劣于独断”,但有较高成就。当时亦有人把他与欧、虞、褚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书迹以《五言兰亭诗》刻帖与《书陆机文赋》墨迹为主。
0
7
陆柬之(公元585年-638年),汉族,唐代苏州人,虞世南外甥。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崇文侍书学士。 最初书学舅舅虞世南,又学欧阳询,晚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草书笔意尤为古雅,终于成为名重一时的大书法家,与欧、褚齐名。工正行书。善临摹,虽“工于效仿,劣于独断”,但有较高成就。当时亦有人把他与欧、虞、褚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书迹以《五言兰亭诗》刻帖与《书陆机文赋》墨迹为主。
0
6
陆柬之(公元585年-638年),汉族,唐代苏州人,虞世南外甥。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崇文侍书学士。 最初书学舅舅虞世南,又学欧阳询,晚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草书笔意尤为古雅,终于成为名重一时的大书法家,与欧、褚齐名。工正行书。善临摹,虽“工于效仿,劣于独断”,但有较高成就。当时亦有人把他与欧、虞、褚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书迹以《五言兰亭诗》刻帖与《书陆机文赋》墨迹为主。
0
6
陆柬之(公元585年-638年),汉族,唐代苏州人,虞世南外甥。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崇文侍书学士。 最初书学舅舅虞世南,又学欧阳询,晚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草书笔意尤为古雅,终于成为名重一时的大书法家,与欧、褚齐名。工正行书。善临摹,虽“工于效仿,劣于独断”,但有较高成就。当时亦有人把他与欧、虞、褚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书迹以《五言兰亭诗》刻帖与《书陆机文赋》墨迹为主。
0
7
陆柬之(公元585年-638年),汉族,唐代苏州人,虞世南外甥。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崇文侍书学士。 最初书学舅舅虞世南,又学欧阳询,晚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草书笔意尤为古雅,终于成为名重一时的大书法家,与欧、褚齐名。工正行书。善临摹,虽“工于效仿,劣于独断”,但有较高成就。当时亦有人把他与欧、虞、褚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书迹以《五言兰亭诗》刻帖与《书陆机文赋》墨迹为主。
0
6
陆柬之(公元585年-638年),汉族,唐代苏州人,虞世南外甥。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崇文侍书学士。 最初书学舅舅虞世南,又学欧阳询,晚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草书笔意尤为古雅,终于成为名重一时的大书法家,与欧、褚齐名。工正行书。善临摹,虽“工于效仿,劣于独断”,但有较高成就。当时亦有人把他与欧、虞、褚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书迹以《五言兰亭诗》刻帖与《书陆机文赋》墨迹为主。
0
6
陆柬之(公元585年-638年),汉族,唐代苏州人,虞世南外甥。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崇文侍书学士。 最初书学舅舅虞世南,又学欧阳询,晚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草书笔意尤为古雅,终于成为名重一时的大书法家,与欧、褚齐名。工正行书。善临摹,虽“工于效仿,劣于独断”,但有较高成就。当时亦有人把他与欧、虞、褚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书迹以《五言兰亭诗》刻帖与《书陆机文赋》墨迹为主。
0
6
陆柬之(公元585年-638年),汉族,唐代苏州人,虞世南外甥。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崇文侍书学士。 最初书学舅舅虞世南,又学欧阳询,晚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草书笔意尤为古雅,终于成为名重一时的大书法家,与欧、褚齐名。工正行书。善临摹,虽“工于效仿,劣于独断”,但有较高成就。当时亦有人把他与欧、虞、褚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书迹以《五言兰亭诗》刻帖与《书陆机文赋》墨迹为主。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