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扇

宋李安忠晴春蝶戏图 纨扇,页,绢本,设色,纵:23.7cm,横:25.3cm。 本幅无款识。钤半印一方,印文模糊不辨。原载《四朝选藻图》册,旧签题“李安忠作”。裱边钤“太上皇帝之宝”、“八征耄念之宝”。 图中绘体态雍容华丽的凤蝶、娇小素净的粉蝶等蛱蝶15只和胡蜂1只,或平展双翼,或振翅飞舞,在明媚的春光下宛若俏丽的花团漫天绽放,形象生动地体现出“蝶戏”的创作主题。在蜂、蝶的塑造上,勾勒与渲染浑然一体,先以极细而淡的线条勾勒轮廓,然后再“随类赋彩”,或以粉白、土黄多层积色,或在墨线中填重彩,晕染工细而色泽丰富,展现出蛱蝶翅翼的绚烂之美。
4
72
界画:中国绘画很特色的一个门类。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故名:界画。起源很早,晋代已有。顾恺之有“台榭一足器耳,难成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的话。到了隋代,界画已经画得相当好。 《历代各画记》中评展之虔的界画说:“触物留情,备皆妙绝,尤垂生阁”;评董伯仁的界画,赞他“楼生人物,旷绝古今”。李思训的《九成宫纨扇图》、《宫苑图》等,也是很高成就的,到晚唐出了尹继昭,五代有卫贤赵德义,赵忠义等人,宋初有郭忠恕。 元代有王振鹏,李容槿,明代有仇英,清代有袁江,袁耀等。现存的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道西壁的《阙楼图》是目前我国最早一幅大型界画,宋代的著名界画有《黄鹤楼》、《滕王阁图》等。
0
3
宋 佚名 青枫巨蝶图 纨扇 绢本设色 23x24.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青枫巨蝶图》是一幅写实小景画,是宋代工笔花鸟画的精品。左下方伸出嫩绿色枫树一株,枝叶婆娑。一只赭黄色巨蝶从右上侧凌空飞临,与枫叶构成平衡的对角关系,构图十分精到。一只鲜红色瓢虫伏于绿色的枫叶之上,十分俏皮,顿时丰富了整个画面,小瓢虫与巨蝶形成呼应画对比关系。画风高度写实,细致入微。用笔精湛,细线勾勒,笔若游丝,使蝶与枝、叶的形态皆极为轻倩灵秀。设色淡雅明快,红、绿、黄对比鲜明,给人以清新出尘之感,色彩鲜丽而不落浓艳俗套。 此画无款。鉴藏印钤“大观”葫芦形朱文印以及“石渠宝笈”、“乐善堂图书记”、“重华宫鉴藏宝”3印。钤清乾隆、嘉庆二御览印。存《纨扇画》册中。《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0
6
#夏日话清凉#团扇,多为圆形,形状如满月,故有此名。又根据扇面的质地,有“纨扇”、“罗扇”、“绢扇”等别称。团扇自出现伊始历代沿用不衰,是中国最为传统的用扇形式。小伙伴们知道吗?团扇并不为女子所专用,在一些绘画作品如宋佚名《十八学士图》、宋赵佶《听琴图》中,描绘有男子用团扇的画面。
0
2
宋 佚名 青枫巨蝶图 纨扇 绢本设色 23x24.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青枫巨蝶图》是一幅写实小景画,是宋代工笔花鸟画的精品。左下方伸出嫩绿色枫树一株,枝叶婆娑。一只赭黄色巨蝶从右上侧凌空飞临,与枫叶构成平衡的对角关系,构图十分精到。一只鲜红色瓢虫伏于绿色的枫叶之上,十分俏皮,顿时丰富了整个画面,小瓢虫与巨蝶形成呼应画对比关系。画风高度写实,细致入微。用笔精湛,细线勾勒,笔若游丝,使蝶与枝、叶的形态皆极为轻倩灵秀。设色淡雅明快,红、绿、黄对比鲜明,给人以清新出尘之感,色彩鲜丽而不落浓艳俗套。 此画无款。鉴藏印钤“大观”葫芦形朱文印以及“石渠宝笈”、“乐善堂图书记”、“重华宫鉴藏宝”3印。钤清乾隆、嘉庆二御览印。存《纨扇画》册中。《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0
4
宋 佚名 青枫巨蝶图 纨扇 绢本设色 23x24.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青枫巨蝶图》是一幅写实小景画,是宋代工笔花鸟画的精品。左下方伸出嫩绿色枫树一株,枝叶婆娑。一只赭黄色巨蝶从右上侧凌空飞临,与枫叶构成平衡的对角关系,构图十分精到。一只鲜红色瓢虫伏于绿色的枫叶之上,十分俏皮,顿时丰富了整个画面,小瓢虫与巨蝶形成呼应画对比关系。画风高度写实,细致入微。用笔精湛,细线勾勒,笔若游丝,使蝶与枝、叶的形态皆极为轻倩灵秀。设色淡雅明快,红、绿、黄对比鲜明,给人以清新出尘之感,色彩鲜丽而不落浓艳俗套。 此画无款。鉴藏印钤“大观”葫芦形朱文印以及“石渠宝笈”、“乐善堂图书记”、“重华宫鉴藏宝”3印。钤清乾隆、嘉庆二御览印。存《纨扇画》册中。《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0
2
青枫巨蝶图 宋代 纨扇,页,绢本,设色,纵:23cm ,横:24.2cm。 本幅无款。鉴藏印钤“大观”葫芦形朱文印以及“石渠宝笈”、“乐善堂图书记”、“重华宫鉴藏宝”3印。钤清乾隆、嘉庆二御览印。 图左下方伸出嫩绿色枫树一株,枝叶婆娑。一只赭黄色巨蝶从右上侧凌空飞临,与枫叶构成平衡的对角关系。更有鲜红色瓢虫伏于枫叶之上,十分俏皮。画风高度写实,细致入微。画法的特点一是细线勾勒,笔若游丝,使蝶与枝、叶的形态皆极为轻倩灵秀;二是设色淡雅明快,红、绿、黄对比鲜明,给人以清新出尘之感,不落浓艳俗套。 存《纨扇画》册中。《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1
14
宋 佚名 青枫巨蝶图 纨扇 绢本设色 23x24.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青枫巨蝶图》是一幅写实小景画,是宋代工笔花鸟画的精品。左下方伸出嫩绿色枫树一株,枝叶婆娑。一只赭黄色巨蝶从右上侧凌空飞临,与枫叶构成平衡的对角关系,构图十分精到。一只鲜红色瓢虫伏于绿色的枫叶之上,十分俏皮,顿时丰富了整个画面,小瓢虫与巨蝶形成呼应画对比关系。画风高度写实,细致入微。用笔精湛,细线勾勒,笔若游丝,使蝶与枝、叶的形态皆极为轻倩灵秀。设色淡雅明快,红、绿、黄对比鲜明,给人以清新出尘之感,色彩鲜丽而不落浓艳俗套。 此画无款。鉴藏印钤“大观”葫芦形朱文印以及“石渠宝笈”、“乐善堂图书记”、“重华宫鉴藏宝”3印。钤清乾隆、嘉庆二御览印。存《纨扇画》册中。《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0
3
宋 佚名 青枫巨蝶图 纨扇 绢本设色 23x24.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青枫巨蝶图》是一幅写实小景画,是宋代工笔花鸟画的精品。左下方伸出嫩绿色枫树一株,枝叶婆娑。一只赭黄色巨蝶从右上侧凌空飞临,与枫叶构成平衡的对角关系,构图十分精到。一只鲜红色瓢虫伏于绿色的枫叶之上,十分俏皮,顿时丰富了整个画面,小瓢虫与巨蝶形成呼应画对比关系。画风高度写实,细致入微。用笔精湛,细线勾勒,笔若游丝,使蝶与枝、叶的形态皆极为轻倩灵秀。设色淡雅明快,红、绿、黄对比鲜明,给人以清新出尘之感,色彩鲜丽而不落浓艳俗套。 此画无款。鉴藏印钤“大观”葫芦形朱文印以及“石渠宝笈”、“乐善堂图书记”、“重华宫鉴藏宝”3印。钤清乾隆、嘉庆二御览印。存《纨扇画》册中。《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0
2
宋 佚名 青枫巨蝶图 纨扇 绢本设色 23x24.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青枫巨蝶图》是一幅写实小景画,是宋代工笔花鸟画的精品。左下方伸出嫩绿色枫树一株,枝叶婆娑。一只赭黄色巨蝶从右上侧凌空飞临,与枫叶构成平衡的对角关系,构图十分精到。一只鲜红色瓢虫伏于绿色的枫叶之上,十分俏皮,顿时丰富了整个画面,小瓢虫与巨蝶形成呼应画对比关系。画风高度写实,细致入微。用笔精湛,细线勾勒,笔若游丝,使蝶与枝、叶的形态皆极为轻倩灵秀。设色淡雅明快,红、绿、黄对比鲜明,给人以清新出尘之感,色彩鲜丽而不落浓艳俗套。 此画无款。鉴藏印钤“大观”葫芦形朱文印以及“石渠宝笈”、“乐善堂图书记”、“重华宫鉴藏宝”3印。钤清乾隆、嘉庆二御览印。存《纨扇画》册中。《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0
1
宋 佚名 青枫巨蝶图 纨扇 绢本设色 23x24.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青枫巨蝶图》是一幅写实小景画,是宋代工笔花鸟画的精品。左下方伸出嫩绿色枫树一株,枝叶婆娑。一只赭黄色巨蝶从右上侧凌空飞临,与枫叶构成平衡的对角关系,构图十分精到。一只鲜红色瓢虫伏于绿色的枫叶之上,十分俏皮,顿时丰富了整个画面,小瓢虫与巨蝶形成呼应画对比关系。画风高度写实,细致入微。用笔精湛,细线勾勒,笔若游丝,使蝶与枝、叶的形态皆极为轻倩灵秀。设色淡雅明快,红、绿、黄对比鲜明,给人以清新出尘之感,色彩鲜丽而不落浓艳俗套。 此画无款。鉴藏印钤“大观”葫芦形朱文印以及“石渠宝笈”、“乐善堂图书记”、“重华宫鉴藏宝”3印。钤清乾隆、嘉庆二御览印。存《纨扇画》册中。《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0
1
宋 佚名 青枫巨蝶图 纨扇 绢本设色 23x24.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青枫巨蝶图》是一幅写实小景画,是宋代工笔花鸟画的精品。左下方伸出嫩绿色枫树一株,枝叶婆娑。一只赭黄色巨蝶从右上侧凌空飞临,与枫叶构成平衡的对角关系,构图十分精到。一只鲜红色瓢虫伏于绿色的枫叶之上,十分俏皮,顿时丰富了整个画面,小瓢虫与巨蝶形成呼应画对比关系。画风高度写实,细致入微。用笔精湛,细线勾勒,笔若游丝,使蝶与枝、叶的形态皆极为轻倩灵秀。设色淡雅明快,红、绿、黄对比鲜明,给人以清新出尘之感,色彩鲜丽而不落浓艳俗套。 此画无款。鉴藏印钤“大观”葫芦形朱文印以及“石渠宝笈”、“乐善堂图书记”、“重华宫鉴藏宝”3印。钤清乾隆、嘉庆二御览印。存《纨扇画》册中。《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0
2
宋 佚名 青枫巨蝶图 纨扇 绢本设色 23x24.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青枫巨蝶图》是一幅写实小景画,是宋代工笔花鸟画的精品。左下方伸出嫩绿色枫树一株,枝叶婆娑。一只赭黄色巨蝶从右上侧凌空飞临,与枫叶构成平衡的对角关系,构图十分精到。一只鲜红色瓢虫伏于绿色的枫叶之上,十分俏皮,顿时丰富了整个画面,小瓢虫与巨蝶形成呼应画对比关系。画风高度写实,细致入微。用笔精湛,细线勾勒,笔若游丝,使蝶与枝、叶的形态皆极为轻倩灵秀。设色淡雅明快,红、绿、黄对比鲜明,给人以清新出尘之感,色彩鲜丽而不落浓艳俗套。 此画无款。鉴藏印钤“大观”葫芦形朱文印以及“石渠宝笈”、“乐善堂图书记”、“重华宫鉴藏宝”3印。钤清乾隆、嘉庆二御览印。存《纨扇画》册中。《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0
2
《出水芙蓉图》页,宋,纨扇页,绢本,设色,纵23.8cm,横25cm。 本幅无款。有残印一角。裱边贴签:“吴炳出水芙蓉”。 一朵盛开的粉红色荷花占据整个画面,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抢眼而夺目,布局、设色端庄大气,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气质表现得十分完美。 莲瓣的描绘技法类似后世的“没骨”法,不见勾勒之迹,渲染出花瓣既轻盈又腴润的质感。画家的写实功力极为扎实,每片莲瓣的形状、角度、色泽和光感都安排得无懈可击。至于瓣上红丝、蕊端腻粉,也一一仔细料理,微妙之处,使人叹为神工! 旧题吴炳绘,无据。 存《名笔集胜》册中。《虚斋名画录》著录。
0
16
闵贞《纨扇仕女图》,纸本笔墨,113.8×45.9cm,清
0
0
团扇时代    到汉代,一个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的变化是,偏在一侧的扇柄开始移到中间,成为以扇柄为中轴,竹木为架,左右对称,形似圆月的平扇。当人们用丝绸做扇面时,这种扇被称为“纨扇”,由于它多为圆形,也称“合欢扇”或是“团扇”。对称式的平扇出现后,称为中国传统风格的扇型,盛行于西汉至宋代的一千多年间,宋代以后又于折扇并驾齐驱,神兽嫔妃仕女,文人雅士的喜爱。人们通常将各类平扇统称为团扇。中国扇进入团扇时代。
0
0
江南,也凝结了多少思人游子的眷恋和追寻,一把油纸伞,罗素裙,红妆淡静,眉宇留春。那江南边,执纨扇的女子,更是离人的梦。 设计师QQ群,初级群:313786390 中级群:194149742 高级群:232185075 大神级:311863549 加Photoshop微信:pscc2017
0
0
纨扇团圆休与比。犹可喜。恩情不怕凉飙至。
0
0
清代沙馥《停杯待月图》纨扇
0
0
《秋柳双鸦图页》 宋 梁楷 纨扇页 绢本设色 纵24.7cm 横25.7cm
0
0
《秋窗读书图》宋 刘松年 纨扇 绢本设色
0
0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0
0
《白头丛竹图页》 宋 纨扇页 绢本设色 纵25.4cm 横28.9cm
0
0
日本京都传统手工团扇,团扇起源中国,又名纨扇,而后传入日本。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