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

粉彩花卉诗句茶托 清嘉庆 尺寸:高2.2厘米 最大口径15.8厘米 花口,折沿,浅腹,平底。器壁内外施黄釉,以五彩花卉为饰。器内底施白釉,以红彩楷体书写五言诗句一首,配“嘉”“庆”两方篆书印章。底有“大清嘉庆年制”红彩篆书款。
0
4
作者:刘家盛,创意理念:海报的文字是以居中的形式排的,加上配色深蓝配黄有种美观又大气,低调又奢华的感觉;文字选用的是汉仪篆书繁,字形修长、而且紧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关于底方的蒙古马,下方的山崇山峻岭体现出了蒙古马生活环境的险峻和表达了蒙古马不畏艰辛、纵横驰骋的独特品格和精神。
3
3
【紫檀刻干支嵌玉双头如意】 长46cm。 如意柄镂雕作二如意勾连状,首尾对称,通体阴刻篆书干支纪年团花为饰,如意首尾皆嵌饰白玉桃。 如意身形为链状勾连,3环相扣。通体所刻的60个干支纪年名寓意年代的更替轮回,与两端白玉桃饰一起,寓意“人寿年丰”。此如意构思新奇,色泽雅洁,为突破一般如意造型的异型如意中的代表作。
0
3
绿釉粉彩双风穿花瓶 清·乾隆 高23. 9厘米 口径7. 3厘米 底径8.7厘米 颈部贴朱雀形双耳, 内施湖绿釉,外翠绿釉上绘粉彩双凤穿花纹。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矾红篆书款。此瓶纹饰精细,釉色鲜艳,较为罕见。
0
4
#重温馆藏#【清 嘉庆•仿雕漆描金双龙戏珠纹冠架】漆器?瓷器?傻傻分不清楚——这件冠架是仿雕漆制品,辅以金彩装饰,冠伞刻饰云雷地双龙戏珠纹、云蝠纹。外底施矾红釉,上金彩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环以四朵小花为饰。此器刻工刀法娴熟,纹饰精美,与雕漆无二,有乾隆时期工艺的遗风,为嘉庆官窑中的精品。来细细看图,练练眼力吧~O网页链接
0
2
画珐琅五福捧寿夔耳活环瓶。 清乾隆,口径4.3厘米,底径4.5厘米,高22.5厘米。 此器盘口,长颈,溜肩,斜腹,平底,矮圈足。 颈中部对称的夔龙形耳内各套一个圆环。 口、足、耳、环鎏金。 腹部主体纹饰以五色祥云为背景,在白色珐琅釉上描绘五只蝙蝠环绕一个图案化的寿字飞舞。 因“蝠”与“福”谐音,这类纹样称“五福捧寿”。 五福一般是指寿、富、康宁、修好德、考终命。 此瓶颈部以黄色珐琅釉为地,装饰多种缠枝西洋花卉。外底中部方框内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0
1
清乾隆粉地粉彩夔龙穿花纹盖碗。高8.5厘米,口径11厘米,底径3.5厘米。此碗为地包天式,碗内、盖内、盖钮内及碗足内均施松石绿釉,碗的口沿、底沿及盖钮沿均描金。碗身和碗盖外壁的主题纹饰相同,且遥相呼应,均以胭脂粉釉为地,用轧道卷草纹作为背景纹饰,再饰以粉彩夔龙穿花纹饰。盖钮及圈足内均书红彩“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0
12
仿黑鲨鱼皮嵌钟表葫芦式壁瓶。 清乾隆,高23厘米,口径7×3.5厘米,足径7.4×3.6厘米。 壁瓶是用来挂在墙上装饰用的瓷瓶,所以一面有装饰,另一面做成平面。 这件葫芦式壁瓶,上部开钱形洞孔,用于悬挂。 上腹部与瓶颈间对称置如意耳,圆形开光内绘鱼藻图;下腹部两侧置夔龙形耳,中间镶嵌钟表。 通体以黑色珍珠地装饰,饰金彩缠枝牡丹纹。 瓶内壁及背面施松石绿釉。 足底前壁自右向左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横款,内镶嵌四铜制螺丝。
0
1
吴昌硕《竹抱兰图》 吴昌硕以粗枝大叶、笔势纵横为特色,喜欢用生宣纸和羊毫软笔,笔中含水量大,容易取得“泼墨”的效果,而枯笔飞白处又容易厚重,生墨趣味特别强烈。吴昌硕又强调金石入画,以篆书笔法写竹,功力极为深厚。
0
4
翡翠乾隆款龙纹杯盘,清,杯高5厘米,口径7厘米,盘径18.5厘米。 翠呈青绿色,局部绿色较深,呈丝絮状,杯和盘上又有暗红色,其中可能带有人工染色。杯为圆形,平口沿,口微敞,两侧各有一龙形杯耳。杯身两面各饰一阴线刻龙纹,杯下有圆形座,上琢俯仰菊瓣纹。杯配托盘,八瓣形,盘底中部阴刻“乾隆年制”篆书双行款。 此种托杯器,宋、明之时已流行,样式颇多,清代的作品更为精致,乾隆朝所制玉、翠托杯为托杯中之珍品。
0
6
清雍正珐琅彩墨竹图碗 高7.6厘米,口径16.1厘米,足径4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碗外壁用黑色珐琅彩绘画一幅墨竹山石图,画面上修竹数竿,疏落有致,画上角行书题句:“色连鸡树近,影落凤池深。”题句引首和句后分别有“风彩”、“彬然”、“君子”等印,均为篆书朱文,与竹石图朱墨相映,简洁而清雅。碗底部有蓝料双方框“雍正年制”宋体字款。
0
44
【 清 雍正 《淡黄釉瓶》 】高14.6cm,口径3.3cm,足径1.7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瓶撇口,细颈,溜肩,肩下渐敛,圈足。通体及足内施淡黄釉。外底暗刻篆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此器由康熙时的柳叶瓶演变而来,其着色剂为氧化锑,由于其釉色比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传统浇黄釉浅淡而得名。
0
9
清乾隆 青花莲池清趣图折肩贯耳壶 此件体量硕大的贯耳壶,直口,长颈,颈两侧对称饰贴竖直管状耳,折肩,肩下渐收,圈足,造型稳重古朴。口沿、颈下方、近底足处各绘带状海水纹一周。双耳之上各绘荷花一组。颈部、肩部、腹部满绘高低错落的荷花、荷叶,纹饰繁复有序,清新而不媚俗,雅致且尊贵。底施白釉,正中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0
2
清乾隆 粉彩三果纹瓶 高28.8、口径7.3、底径8.2厘米,敞口,束颈,鼓腹,圈足。口沿饰缠枝花卉纹及十字纹饰一周,周身饰粉彩折枝石榴、桃、佛手三多图,足部饰莲瓣纹。松石绿的足底书红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三多图寓意“多子、多福、多寿”。乾隆朝三多纹饰较为常见,桃实硕大,勾边填彩,色泽变化自然;佛手色泽淡雅,曲折回环,有深浅色彩的变化,层次丰富;石榴造型夸张,开裂较大,石榴子晶莹剔透。叶片细长,叶尖微卷,繁密的花叶或深绿或浅绿,层次感强。来源:首都博物馆
0
1
#吴中四杰#【 元末明初 张羽 《松轩春霭图》 】轴,纸本设色,111×31.5cm,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张羽(1333年-1385年),字来仪,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工诗擅画。画上有作者篆书款“至正丙午(1366年)三月十日张羽写松轩春霭图”,及乾隆弘历甲申(1764年)题七绝诗一首,吴圭题五绝一首。
0
13
清乾隆 剔红缠枝莲纹高足杯 为木胎漆金剔红工艺,故而胎与髹漆贴合牢固,虽300年而未见离骨痕迹。剔红纹饰共有六层,每层均以弦纹分隔,层次清晰而不致纷乱。主图案为杯身的缠枝莲纹,并剔刻有藏文六字真言。第二层为下腹部的类似白描的如意云头仰莲纹。第三层以下依次为写实性极强的俯仰莲纹、太平花纹、覆莲纹及如意云头和璎珞式串珠纹。通体法青铜器满施地纹,有连续回纹及内刻莲纹两种形式。高圈足内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金漆篆书款。
1
12
清道光 松石绿地粉彩缠枝莲福寿纹葫芦瓶 通体内外以松石绿釉为地,上施粉彩纹饰,底书「大清道光年制」红彩篆书款。瓶身以西番莲纹为主饰,中心突显莲心托寿桃纹,其上见粉色祥蝠振翅左右,口衔「卐」形绶带结,寓意「福寿万代」。本品除主题纹饰外,口沿、束腰、近足处均加饰金边,并于黄地上绘如意云头纹、变形莲瓣纹,束腰处以一周粉色卷草纹带作装饰,缀以蓝色小花,平添绚丽雍容
0
4
篆刻艺术,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篆刻印章起源甚早,据《汉书 祭祀志》载:“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
0
11
清 雍正 洋彩镂雕团寿字纹盖盒 款识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雍正晚期时洋彩的制作水平令人惊叹,此盖盒代表了此时洋彩的烧造水平。盒身内壁松石绿釉,分八格,器外以深绿、浅绿、深蓝、浅蓝、黄、白、红、粉、赭、描金等色描绘花纹,盒盖凤尾草纹镂空,上透雕八团寿字。 盖顶浅胭脂水釉宝珠钮,盒身满绘黄地洋花装饰,上下口宽边线描金彩。底松石绿釉,中部白釉圆形开光内有“雍正年制”青花四字篆书款。如果不看底部的雍正篆书款,是件很可能被误认为乾隆制品。
0
12
#书法# 李阳冰 篆书《千字文》局部 --- 李阳冰在唐代以篆学名世,精工小篆,圆淳瘦劲,为秦篆一大变革,被誉为李斯后小篆第一人,对后世颇有影响。始学李斯《峄山碑》,承玉筋笔法,然在体势上变其法。线条上变平整为婉曲流动,显得婀娜多姿。《金壶记》称“阳冰尤精书学,豪骏墨劲,当时人谓曰笔虎”
2
49
东汉“宜子孙”玉璧。1982年出土于青州市谭坊镇马家冢子东汉墓。白玉质,间有墨色,玉质温润,玉材罕见。圆形,出廓。玉壁内区饰有158个乳丁,外区饰蟠螭纹,出廓上方两边透雕双龙纹钮,钮中间透雕篆书“宜子孙”三字,乃“子子孙孙宜室宜家”之吉祥用语。
0
6
清雍正款霁兰釉高足碗。碗外壁施霁兰釉,碗内及圈足内施白釉,圈足内书“大清雍正年制”青花篆书款。蓝釉属高温石灰碱釉,掺入适量天然钴料做着色剂。高温蓝釉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瓷釉新品种,后人称为“霁蓝”。它来自雍正官窑,高足碗釉色浓艳深沉,匀润稳定,光亮细腻,妙不可言。
0
12
清光绪《黄地粉彩芭蕉花卉纹圆花盆、盆托》高3.4cm,口径17cm,足径13.1cm。盆托圆形,敞口,折沿,圈足。外壁淡黄釉地上绘粉彩牡丹,折沿边饰青花回纹一周。外底施白釉,署矾红彩篆书“体和殿制”双行四字款。
0
6
清宣统 《红木小忽雷琴》 】长47.5cm。红木琴身,龙头曲项,梨形音箱,蒙以蟒皮,皮边缘镶牙一道。正面项下刻篆书小忽雷三字。项左侧安牙轸二个,轸上各系弦一根,弦下设牙码。琴面正中有弓型发音孔。惟琴背加铭篆书一周曰:宣统三年五月贵池刘氏双忽雷阁,得唐小忽雷原器,命工依式仿造。
0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