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皇后之宝,金质,交龙纽方形玺,附系黄色绶带,满汉文篆书。通高10cm,纽高6cm,印面14×14cm,重1800g。 据《大清会典》载:“皇后金宝,清、汉文玉筯篆,交龙纽,平台,方四寸四分,厚一寸二分,用三等赤金五百两。宝盝高七寸八分,方八寸;宝色池,高二寸,方四寸八分,均金制。外椟绘凤文。” 需要说明的是,后妃宝玺的“皇后之宝”、“贵妃之印”,并不专属于某一皇后或贵妃个人,性质类似于二十五宝中的“皇帝之宝”,依皇后或贵妃位号易人而传于新获位号者。 制作亦有严格的程序,首先由礼部依据成例奏报皇帝,然后由造办处制成印样,手写宝文,呈皇帝御览。皇帝钦定后,再由礼部发印样于铸印局,铸印局官会同内务府官于造办处祭炉监造。 铸造完毕后交广储司银库以待镌字。镌字时,由钦天监选择吉期,礼部奏报批复,届时把宝印送至内阁,在内阁大堂行礼后,按内阁翰林院预先撰发的宝文镌刻,竣工后,收存内阁大库,待行礼时提用。最后再由工部办理制造宝盝、印池等一应物件。 皇后之宝作为皇后身份的证据,只有在举行了相应的册封礼之后才有效。经过册封程序后,宝玺便被置于皇后宫中,以证皇后的身份和地位。
0
0
-
dtpu_bb4bb1dc03d…
发布到 宫 -
图片评论
0条
清 乾隆《各种釉彩大瓶》
高86.4厘米,口径27.4厘米,足径33厘米。洗口瓶,长颈,长圆腹,圈足外撇。颈两侧各置一螭耳。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层之多。所使用的釉上彩装饰品种有金彩、珐琅彩、粉彩等;釉下彩装饰品种有青花;还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斗彩。所使用的釉有仿哥釉、松石绿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仿汝釉、仿官釉、酱釉等。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主题纹饰在瓶的腹部,为霁蓝釉描金开光粉彩吉祥图案,共12个开光,其中6幅为写实图画,分别为“三阳开泰”、“吉庆有余”、“丹凤朝阳”、“太平有象”、“仙山琼阁”、“博古九鼎”。另6幅为锦地“卍”字、蝙蝠、如意、蟠螭、灵芝、花卉,分别寓意“万”、“福”、“如意”、“辟邪”、“长寿”、“富贵”。瓶内及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中心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0
0
黄佰福,自幼痴迷书画艺术,于而立之年始学书法,至今仍心无旁骛,日日临习,从不间断,书画界送其外号“黄疯子”,佰福甚喜此称谓,遂号“疯子”。
佰福以篆隶入手,精心研习各种碑帖,初学《好大王碑》,深得古厚纯正之道。后临金文大篆,小篆及摩崖石刻,汉简和帛书,尤喜吴昌硕之石鼓文,深得其浑厚华滋、苍茫雄强之精髓。 佰福所写篆书,初看笔法苍茫老辣,笔画厚重坚实,细察起笔收笔处又随机变化、丰富多样,行笔也舒展轻松、全无凝滞。稳重厚实的笔触中,偶尔出现枯笔飞白,可谓刚柔兼施、虚实并列。
佰福更有幸结缘北京画院刘占江先生,拜其门下,又与版画大师晁楣先生情意笃厚。深得两位老先生教导,受益颇深。 佰福画作以书入画,结构多以古隶之法,不软媚流俗,又取近代之法,临习八大山人、吴昌硕、邓石如、潘天寿,融汇古今。
0
0
图片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