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小戈
2014年11月19日 14:51
关注

◎翻毛月饼 半斤一个的酥皮大月饼  标准翻毛月饼应是半斤一个,最初是源自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因为小点心小气,所以御厨就做了如此一个大月饼。翻毛月饼很难做,不但个头大,且是酥皮,易碎,烤得再好的也有缝儿,就跟哥窑瓷器一样。当时,除了御膳房,在民间做得最好的只有致美楼。

评论
收藏
更多
◎峰糕 质地松软的发面点心 蜂糕是一种满汉全有的点心,属于发面,里面没有奶和奶油,就是发面加糖,里面会放果料,果料多了就叫八宝蜂糕。原来平常家里吃饭时也会吃,介于主食和点心之间。
0
24
◎翻毛月饼 半斤一个的酥皮大月饼 标准翻毛月饼应是半斤一个,最初是源自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因为小点心小气,所以御厨就做了如此一个大月饼。翻毛月饼很难做,不但个头大,且是酥皮,易碎,烤得再好的也有缝儿,就跟哥窑瓷器一样。当时,除了御膳房,在民间做得最好的只有致美楼。
0
26
◎勒特条 装满旗人的民族记忆 这应该是最老的满洲点心了。勒特条是用面和上奶油、白糖,再油炸出来的,抵饿耐放。清朝覆灭后,满洲旗人坐吃山空,后来连进饽饽铺的钱都没了,汉人很少吃勒特条,以致最终消失了。
0
20
◎薄脆 又薄又脆的平民食物 薄脆比油饼薄,很脆,长方形,可以直接拿起来吃,也可以夹烧饼里吃。这种吃食从唐朝就有,以前宫廷菜里也出现过。由于又薄又脆的特点,所以在唐朝时它还有个名字叫“见风消”,意思就是薄脆很怕风,一刮风就没了。还有种带芝麻的薄脆,但其实不是正规薄脆,是后来衍生出来的品种,就跟麻花一样,原本麻花不带芝麻,也是后来加的。
0
19
◎缸炉 物美价廉的民间小点 原来的饽饽铺在开业开炉时,要拿点儿油和面放炉子里试面、试炉,那试炉出来的小点心就让伙计当工作餐吃了,后来逐渐形成一个品种。缸炉没有什么特殊的材料,就是面加糖,高级点的再加点桂花糖。之所以以前探望产妇要送缸炉,也是因为那时候都家里穷,吃不起高级点心,缸炉便宜,软中带硬有嚼头儿,也好消化。后来传着传着,有钱人也流行起吃缸炉。
0
13
◎花糕 北平的重阳美点 “至于花糕,则是北平独有之美点,在秋季始有发售,有粗细两品,有荤素两味。主要的是两片枣泥馅的饼,用模子制成,两片之间夹列胡桃、红枣、松子、缩葡之类的干果,上面盖一个红戳子。贴几片芫荽叶。”——梁实秋《雅舍谈吃》标准花糕有九层,因为“九九重阳”,每层馅料都不同,枣泥、豆沙、五仁儿、百果...... 这“九层”是指五层饼加上四层馅料的总数。当年做花糕做得最好的是前门外的正明斋。
0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