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r
2012年4月20日 15:22
关注

蓝喉蜂虎(学名:Merops viridis)为蜂虎科蜂虎属的鸟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爪哇。

评论
收藏
更多
大斑啄木鸟(学名Dendrocopos major)又名赤䴕、臭奔得儿木、花奔得儿木、花啄木、白花啄木鸟、啄木冠、叼木冠。
0
17
白领凤鹛 ,体大(17.5厘米)的烟褐色凤鹛。具蓬松的羽冠,颈后白色大斑块与白色宽眼圈及后眉线相接。颏、鼻孔及眼先黑色。飞羽黑而羽缘近白。下腹部白色。 虹膜-偏红;嘴-近黑;脚-粉红。 叫声:微弱的唧叫声似绣眼鸟。
1
38
斑鸫(学名:Turdus naumanni),又名穿草鸡、窜儿鸡、红麦鴓、斑点鸫、傻画眉。其学名是荷兰动物学家Coenraad Jacob Temminck以自然学家Johann Andreas Naumann的名字命名的。
0
62
方尾鹟(学名:Culicicapa ceylonensis)为鹟科方尾鹟属的鸟类。该物种分布于亚洲南部各地,模式产地在斯里兰卡。
0
41
灰眶雀鹛(Grey-cheeked Fulvetta) 雀形目 莺科 雀鹛属 是画眉科雀鹛属的一种,俗名: 白眼环眉、 山白目眶。 分布于缅甸、老挝、中国大陆、越南、泰国和台湾。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被评为无危。
0
22
蓝喉蜂虎(学名:Merops viridis)为蜂虎科蜂虎属的鸟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爪哇。
1
43
松鸦(学名:Garrulus glandarius)是雀形目、鸦科的鸟类,体长约32厘米。整体近紫红褐色,腰部及肛周白色,两翅外缘带一辉亮的蓝色和黑色相间的块状斑。是山林鸟,一年中大多数时间都在山上,很少见于平地。针叶林和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中均可遇见。一般都远离人居。秋天到后,开始过着游荡生活,偶然会于城郊住宅附近见到。平常多见一对活动,秋后有结群现象,栖息在树顶上,在山上却较活跃,特别是繁殖前期。春末及夏天以昆虫为主,也吃蜘蛛、鸟雏、鸟卵等。分布于欧洲、非洲西部和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东至日本、东南亚。
1
35
楔尾伯劳(学名:Lanius sphenocercus)为伯劳科伯劳属的鸟类,俗名长尾灰伯劳。分布于蒙古、俄罗斯、朝鲜、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山西、辽宁、河北以南至长江流域、福建、广东等地,常见于平原到山地、河谷的林缘及疏林地带、尤以草地林地和半荒漠疏林地带为多以及在乔木或灌木上筑巢。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广东广州。
0
35
白腹鸫属于鶲科鸫属,是广泛分布于东亚和北亚的一种雀鸟。其近缘物种为白眉鸫与灰背鸫。繁殖于东北亚;冬季南迁至东南亚。
0
20
勺嘴鹬(学名:Eurynorhynchus pygmeus),又名琵嘴鹬或匙嘴鹬,是一种小型的涉禽,仅在极少数的冻土层地带上繁殖,并在东南亚的湿地过冬。在2007年的一次由国际鸟盟进行的统计中,勺嘴鹬的数目可能少于100对,IUCN红色名录将其保护现状由濒危提升到极危,是今年内8种被提升到极危程度的鸟类的其中一种。
0
19
白枕鹤,该鸟为稀有的笼养观赏鸟类,主要繁殖在黑龙江、吉林等省或更北的广大地区,冬天部分迁徙到江苏、安徽、江西等省的湿地越冬。白枕鹤为国家一级保护珍禽。白枕鹤体形与丹顶鹤相似,略小于丹顶鹤,而大于白头鹤。
0
26
赤麻鸭(学名:Tadorna ferruginea)约62cm。通体橙栗色。雌雄羽色基本相同,但雄鸟有黑色颈环,翅上覆羽白色,飞行时,铜绿色翼镜明显。初级飞羽、嘴、腿黑色,雌鸟无黑色颈环,头顶和颈侧白色。栖息于开阔草原、湖泊、农田等环境中,以各种谷物、昆虫、甲壳动物、蛙、虾、水生植物为食。繁殖期4~5月,在草原和荒漠水域附近洞穴中营巢,每窝产卵6~10枚,卵椭圆形,淡黄色,雌鸟负责孵卵。
0
15
大杜鹃为杜鹃科杜鹃属的鸟类,别名郭公、布谷、鸠、喀咕。分布于北极圈以外的欧洲、非洲、亚洲,包括中国大陆的中国等地,多栖息于山地及平原的树上以及居民点附近。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
0
15
黑翅鸢(学名:Elanus caeruleus)是一种中型猛禽,外表很酷,具有高超的飞行和滑翔能力,振翅空中悬停的绝技更是鹰科中独一无二。特征是有黑白分明的羽毛,明亮的红眼睛,腿部黄色。主要以田间的鼠类、昆虫、小鸟、野兔、昆虫和爬行动物等为食。白天常见停息在大树树梢或电线杆上,当有小鸟和昆虫飞过时,才突然猛冲过去扑食。飞翔的高度较低,采用盘旋、翱翔等方式,并不时地将两个翅膀向上举成“V”字形进行滑翔,发现地面上的猎物时突然直扑而下。一般单独活动,活动在白天,多在早晨和黄昏进行。
2
53
黑腹滨鹬飞行时发出粗而带鼻音的哨声dwee。喜沿海及内陆泥滩,单独或成小群,常与其他涉禽混群。进食忙碌,取蹲姿。
1
19
黄鹡鸰(学名:Motacilla flava)为鹡鸰科鹡鸰属的鸟类。分布于古北区、阿拉斯加、埃及、非洲、印度、亚洲、台湾,包括中国大陆的中国东南部地区至新疆、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一般生活于河谷、林缘、原野、池畔及居民点附近以及从平原至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均可见其踪迹。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
0
39
勺嘴鹬(学名:Eurynorhynchus pygmeus),又名琵嘴鹬或匙嘴鹬,是一种小型的涉禽,仅在极少数的冻土层地带上繁殖,并在东南亚的湿地过冬。在2007年的一次由国际鸟盟进行的统计中,勺嘴鹬的数目可能少于100对,IUCN红色名录将其保护现状由濒危提升到极危,是今年内8种被提升到极危程度的鸟类的其中一种。
0
29
黄眉姬鹟:(学名:Ficedula narcissina)为鹟科姬鹟属的鸟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
0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