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年之外的温柔
2017年6月22日 13:01
关注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讲述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上校,五十六年来一直等待退伍金的绝望生活。

评论
收藏
更多
《寻欢作乐》豆瓣评分:8.4
0
1
《人生的枷锁》豆瓣评分:9.0 小说主人公菲利普·凯里自幼父母双亡,不幸又先天残疾,在冷漠而陌生的环境中度过了童年,性格因此孤僻而敏感。在寄宿学校度过的岁月让他饱受了不合理的学校制度的摧残,而当他走入社会后,又在爱情上经历了伤痛。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他每跨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挣扎,但思想和个性都独立不羁的凯里,一直努力挣脱宗教和小市民意识这两条禁锢自己精神的桎梏,力图在混沌纷扰的生活漩流中,寻求人生的真谛。©豆瓣
0
0
《面纱》豆瓣评分9.0 “那描画的面纱,芸芸众生称之为生活”凯蒂怎么也琢磨不透,丈夫到底有没有发现她出轨的秘密——偷情时门把手的转动、晚餐时意有所指的话语,还有突然要带她前往霍乱之地的决定,这些都让凯蒂的神经越绷越紧。终于,忍无可忍的她决定摊牌。然而面纱揭开,爱情的真相与人性的冷漠将她的天真击得粉碎。©豆瓣
1
0
《刀锋》豆瓣评分:8.7 美国青年飞行员拉里?达雷尔在部队里结识了一位爱尔兰战友,在一次战斗中,这位战友为营救拉里而牺牲。拉里因此对人生感到迷惘,弄不懂世界上为什么有恶和不幸。复员后,拉里既不肯进大学,也不肯就业,一心想探求人生的终极。为此,他丢下未婚妻来到巴黎,又从巴黎遍游世界,最后到了印度,终于对人生大彻大悟,返回美国,当上了出租车司机,大隐隐于市。《刀锋》的主人公拉里以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为原型,生动而又深刻地探讨和展现了西方整整一代知识分子上下求索人生意义的心路历程。©豆瓣
0
0
《我们一无所有》豆瓣评分:8.7 这是一部回忆之书,由多个故事串联而成。全书在列宁格勒的地底隧道揭开序幕,在太阳系的边境谱下终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位不成材的肖像画家受到苏联当局指派,删除官方照片和艺术作品之中的异议份子,而头一个对象就是他的弟弟。于是,他做出了“将自己弟弟的脸孔画入每一幅经他审查的图片中”的决定,其后的数十年,因为这一决定引出了无数串联的故事。一幅名为“午后空旷的牧野”的油画和一位肖像画家,一位传奇芭蕾女伶和她的曾孙女,一位失明的文物修护师,一位金盆洗手的帮派份子,一位在因地雷爆炸痛失妻儿的鳏夫,还有一位在战争中葬身在画中同一片牧野上的士兵……有多少人的生命,会因为一幅画而改变?在破碎而悲怆的生命最后一刻,要怎么说,我们曾经拥有过一切。©豆瓣
2
0
王小波短篇小说集,其中同名小说《绿毛水怪》是王小波小说处女作,可以一窥作者创作的源头及其后的发展走向。小说中肆意的想象力、幽默的调侃以及人对自我意志的彰显,是作者zui突出的写作风格,也是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小说《绿毛水怪》也是王小波和李银河的定情之作,其间洋溢的强烈诗意,令人看到小说和杂文之外的另一个王小波。©豆瓣
0
1
这是一本来自霓虹国的脑洞、脱力、解压漫画集。 燃爆!激战!厉害啊!超人气! ……这样的人生跟我好像没什么关系。 你也许正在经历或曾经经历这样的生活,被闹钟吵醒、坐上拥挤的地铁、纠结每天的午饭、做着午后的白日梦、偶尔回忆起某个时刻……不得不承认,生活正是由那些微不足道的细节组成,无论那是开心的、痛苦的还是尴尬的。 生活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好,但也没有那么坏。Keigo君用画笔记录下这些寻常生活里的尴尬时刻,再加上一点比常人更大的脑洞。 如果你正遭遇种种暗算与不幸,请阅读这本小书,然后你会发现,生活并没有发生改变……©豆瓣
0
0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讲述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上校,五十六年来一直等待退伍金的绝望生活。
0
1
《杀死一只知更鸟》豆瓣评分9.2 成长总是个让人烦恼的命题。成长有时会很缓慢,如小溪般唱着叮咚的歌曲趟过,有时却如此突如其来,如暴雨般劈头盖脸……三个孩子因为小镇上的几桩冤案经历了猝不及防的成长——痛苦与迷惑,悲伤与愤怒,也有温情与感动。这是爱与真知的成长经典。
1
11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的三大长篇力作之一,成书于1919年。在这部小说里,毛姆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叙述了整个故事。本书情节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主人公原本是位证券经纪人,中年时舍弃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获得灵感,创作出许多艺术杰作。
1
13
《温柔的叹息》讲述了:这几行草草的文字就是我的一天。前半部分还是我瞎编的,只有剩下的那部分是我的一天。我的每一天,就是这几行字的复制、粘贴、复制、粘贴,如此延续下去的。 一走近那个熟悉的拐角,她就抬头去看天空,隔着小路尽头的小诊所院子里的那棵橡树,仰望那轮明月。她觉得树叶的翠绿色和天空的藏蓝色很美。这不变的风景至今已看过多少回了?今后的路途肯定还会这样弯弯曲曲地无尽延延伸吧。
0
5
《要塞》是一部随感录,沉思集似的作品。书中有故事、有自白、有议论。它借托沙漠中一位柏柏尔酋长对王子的教育,表达了对文明、人生、社会、制度、价值的议论……
0
4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所收入的七个故事,有少年渴望摆脱家族在海岛世代挖煤的命运而在成年之际离家远行,有人到中年的大学教师回忆少年时他那心怀壮志但困居海岛打鱼为生的父亲,有散居各地的大家族在老祖母96岁生日之际齐聚老祖母寡居的海角……这些故事勾画了男女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紧密的纽带和难以逾越的鸿沟,既温柔又残酷。 这些故事都发生在新斯科舍省布雷顿角那些严酷的风景中,写的都是复杂、神秘的人心。它们被记忆和传说浸润,被海水和鲜血冲刷,而这些海水和鲜血,都曾流淌于同土地和海洋漫长的搏斗中;麦克劳德颂扬的是一种和自然世界的深情交融,以及面对变迁、面对爱与失去,多少世代之间某些一脉相承的东西。
1
14
《天黑以后》故事发生在冬天的东京,时间跨度只有晚上12点到早晨6点七个小时,采用两条平行线结构,分别叙述一对年轻的姐妹,一个在黑夜中昏睡,一个在思考和行动。
3
32
《地底三万尺》故事从一条河开始。河面上飘来了一片垃圾,那是一封没有收信人的绝笔信。信里语焉不详,仿佛透露着一个恶魔的忏悔录。如果你拾起这封忧伤的遗书,只要读上一行,就会跌落进入这个恶魔“辛先生”的孤绝世界中——那是一个没有始点、没有终点的奇异空间。那儿是河流的上游,在河谷中,有一座寂寞的小城,开满了芬芳的金缕馨、航手兰,还有一个气质出众的园艺家,一个声名狼籍的甜蜜女郎,一个爱上了手术刀的天才少年,和一个永远藏在阴暗角落的清洁工。整本小说以奇炫的手法,变幻多重视域,层层剖析这位谜一样的园艺家——辛先生。
0
3
《伤心咖啡店之歌》故事开始女主角马蒂走进了名为“伤心”的咖啡店,认识了一群对自身生命下了不同定义并拥有不同目标的年轻人,经由对生活态度的讨论,各自对人生的认知有了新的认识。书中描绘的六个青春人物形象:狼狈面对生活且迷茫的马蒂、拥有富裕的金钱和时间的颓废的海安、自以为独善其身并且务实的吉儿、对生活厌倦却又无可奈何而认命的素圆、为金钱挂帅的社会潮流而走上追求财富的藤条、最最年轻坦率纯真并为梦幻爱情痛苦的小叶……读过这本书你会发现,书中人物部分特质多多少少在每个生活中人物身上出现,如果你爱上这本书,我想你并不是因为爱上了它的内容或是某个角色,而是每每产生的对自己的定义及对生活看法的苟同。
0
9
《情书》是日本作家岩井俊二的成名作,小说由一个同名同姓的误会展开,通过两个女子书信的交流,以舒缓的笔调细致的展现了两段可贵的爱情。小说通过两位女子对过去的追忆以及有关生死的描绘含蓄优美、感而不伤的表达了珍惜有限生命和宝贵爱情的主题。
0
20
《时光的旅行》生活就是知平凡中编织的。从简单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或许正是我们需要的一种方式。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手上的相机总是在追求着冲击。 当下这个时代,我们正需要这么一份平凡。回归简单的视觉去看世界。
1
4
《最好的年龄才刚刚开始》这是一本关于青春、爱情、成长的日志。 本书是作者最好的时光机器,带着她穿越过去和未来,找寻关于人生的答案。也是她最好的疗伤系统,让她不管面对失恋、失败、怀疑、背叛,都能最终回归到勇敢坚定的内心,然后怀揣着这些文字前行,最后幸福的尘埃落定。这些日志,温暖了许多像她一样的姑娘,让她们相信,只要你不放弃生活,生活就不会放弃你。
1
7
《伊斯坦布尔假期》调香师阿丽斯在伦敦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晚上常在家款待三五好友,喧哗声屡屡引起脾气古怪的邻居戴德利不满。然而在圣诞前夕,她的美好生活四分五裂,因为一位算命师对她预言:阿丽斯必须进行一次漫长的旅行,在旅途中她会遇到六个人,并最终引导她找出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伊斯坦布尔将会是他们的命运交会之地。 这段预言使阿丽斯陷入了一连串的梦魇。她向戴德利先生倾诉自己的痛苦,而这位邻居则鼓励她勇敢迎接命运的安排,踏上旅程,最终,两人决定结伴前往充满异国风情的伊斯坦布尔。 一段预言开启神秘的东方之旅,阿丽斯在伊斯坦布尔究竟会有怎样的奇遇?而内心炽热、外表矜持、行事可靠、说话风趣又魅力十足的戴德利先生一路相随,到底有什么企图? 一场冥冥之中注定的爱情,一次改变命运的神奇之旅,伊斯坦布尔将会是他们的命运交会之地。
0
4
《圣诞忆旧录》这本书收录了三个短篇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巴迪与苏柯一起在圣诞节做水果蛋糕,并寄给罗斯福总统、一对前往婆罗洲传教的浸信会传教士夫妇、居住在加利福尼亚的温斯顿夫妇(他们为巴迪和苏柯照了一张照片,也是苏柯唯一的一张照片),那个圣诞节同时也是巴迪和苏柯一起度过的之后一个圣诞节,随后巴迪被送往了一个军事化管理的学校学习,苏柯在几年后的一个十一月逝去,奎妮则被一匹马踢伤后死去。
0
7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是当代英格兰作家珍妮特·温特森的处女作。这是一部温暖、机智、有趣的成长小说,讲述每个人都会有的爱、悲伤和愤怒。这部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作品于1985年出版,并荣获了惠特布莱德首作奖。
1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