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家温暖的小店,遇一个温暖的人 ,给幸福加点“甜”
从造型到口味,从技能到市场,从理论到实践,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如果你也想边吃面包边学习,可以私聊我哦
0
0
-
老王-SK糖王周毅…
发布到 欧包 -
图片评论
0条
#昆明头条# 龙泉路上最好吃凹糟火锅店:读书铺酸笋鸡,是具有20年历史的老牌连锁店,它在重机厂里871公园里已经开了8年,是这个公园里10多家餐厅里生意最好的一家,明天都有周边的吃货纷纷而来。
871店用的是原来重机厂的老厂房改造出来,风格与其他连锁店又有不同,有着钢筋、铸铁、红砖墙的浓郁工业风。
该店的主要产品依然是酸笋鸡,鸡是山里散养的高脚走地鸡,竹笋是源自于哀牢山上的甜竹笋,腌制发酵三个月的酸笋与鸡肉炒香,加上卤肥肠上桌,边煮边吃,是这个季节最暖身、最抗寒、最健康的云南风味火锅。
这家店的黄金洋芋也是招牌,我们连吃了2份才过瘾,这个黄金洋芋是用菜籽油炸酥后,用老酱、辣椒面拌匀,表面酥脆、里面沙糯,香辣里微微回甜,比起街边哪些炸洋芋摊子上的好吃无数倍,算是昆明最好吃的炸洋芋了。
0
0
清明节小聚
摄影:洪小漩
家楼下的3301咖啡馆,六和公园边的愿者上钩。
很巧,太阳婆婆来家中做客,圆了一直未履行的承诺。
意外发现,朋友新开的咖啡馆居然在我们家楼下不足两百米处。
散步去光顾一番,恍惚间反应过来,社区咖啡馆显然已成趋势,而身边开咖啡馆的朋友也越来越多。
下午四点,临时起意,还是决定去钱塘江边逛逛。
江对岸是六和塔,这头便是六和公园。
江边,一位钓者接连收获两尾白条,重的那条少说得有6斤,小的那条也有4斤上下。
钓者大哥笑笑说,运气,大的这条得请几个兄弟朋友来家里一起吃。
钱塘江边驻足,吹来的春风中裹着些许鱼腥气。低头看,不知是谁的惦念被潮水打在了岸边。
0
0
清明节小聚
摄影:洪小漩
家楼下的3301咖啡馆,六和公园边的愿者上钩。
很巧,太阳婆婆来家中做客,圆了一直未履行的承诺。
意外发现,朋友新开的咖啡馆居然在我们家楼下不足两百米处。
散步去光顾一番,恍惚间反应过来,社区咖啡馆显然已成趋势,而身边开咖啡馆的朋友也越来越多。
下午四点,临时起意,还是决定去钱塘江边逛逛。
江对岸是六和塔,这头便是六和公园。
江边,一位钓者接连收获两尾白条,重的那条少说得有6斤,小的那条也有4斤上下。
钓者大哥笑笑说,运气,大的这条得请几个兄弟朋友来家里一起吃。
钱塘江边驻足,吹来的春风中裹着些许鱼腥气。低头看,不知是谁的惦念被潮水打在了岸边。
0
0
清明节小聚
摄影:洪小漩
家楼下的3301咖啡馆,六和公园边的愿者上钩。
很巧,太阳婆婆来家中做客,圆了一直未履行的承诺。
意外发现,朋友新开的咖啡馆居然在我们家楼下不足两百米处。
散步去光顾一番,恍惚间反应过来,社区咖啡馆显然已成趋势,而身边开咖啡馆的朋友也越来越多。
下午四点,临时起意,还是决定去钱塘江边逛逛。
江对岸是六和塔,这头便是六和公园。
江边,一位钓者接连收获两尾白条,重的那条少说得有6斤,小的那条也有4斤上下。
钓者大哥笑笑说,运气,大的这条得请几个兄弟朋友来家里一起吃。
钱塘江边驻足,吹来的春风中裹着些许鱼腥气。低头看,不知是谁的惦念被潮水打在了岸边。
0
0
清明节小聚
摄影:洪小漩
家楼下的3301咖啡馆,六和公园边的愿者上钩。
很巧,太阳婆婆来家中做客,圆了一直未履行的承诺。
意外发现,朋友新开的咖啡馆居然在我们家楼下不足两百米处。
散步去光顾一番,恍惚间反应过来,社区咖啡馆显然已成趋势,而身边开咖啡馆的朋友也越来越多。
下午四点,临时起意,还是决定去钱塘江边逛逛。
江对岸是六和塔,这头便是六和公园。
江边,一位钓者接连收获两尾白条,重的那条少说得有6斤,小的那条也有4斤上下。
钓者大哥笑笑说,运气,大的这条得请几个兄弟朋友来家里一起吃。
钱塘江边驻足,吹来的春风中裹着些许鱼腥气。低头看,不知是谁的惦念被潮水打在了岸边。
0
0
#昆明头条# 在昆明的烧烤界里,老昆明风味、各地县市的风味占了大壁江山,而作为朝鲜风味的延边烤肉,却是一大另类,意外地火了10年,而且还开了5家连锁店,还家家生意兴隆。
延边烤肉的宝海公园店,有40多张桌子,还有10多个包房,档次与规模,怕是昆明最大的了。
延边烤肉的烤桌很讲究,油烟从桌子下面抽走,不会吃一身的烧烤味道,十分干净清爽。烤肉是自动翻转,边烤边吃,热乎乎地慢慢吃,不怕冷掉。
老板是东北延边人,对食材很讲究,用的是好食材,所以他们家敢于不放盐巴、调料来腌制,各种烤肉看看上去就很新鲜、很大块,有些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迈。
吃烤肉之外,还有朝鲜冷面icon、石锅拌饭icon、炒年糕,烤羊排、炸小黄鱼、炸洋芋片(锅包肉icon的风味),都是独一无二的美食,值得推荐。
0
0
到了挖冬笋的季节
摄影:洪小漩
出镜:菲比和爸爸
2023年的最后一天,阿科兴致勃勃地换上套鞋,提着锄头出门。菲比提溜着竹篓,边喊着“爸爸等等我”边小跑着追上阿科的脚步。
爷俩要去挖冬笋。
爷爷奶奶家四面环山,山上的毛竹要多不少。每年的雷笋都会做成笋干,一部分自家吃,一部分用来卖。但是冬笋产量很有限,主要是自家挖点来吃吃,炒个菜,炖个汤。
阿科在山上左一锄头右一锄头地寻摸,花了不少力气,也就挖出两块比拇指粗不了多少的冬笋。菲比反问她爸:“怎么回事呢?冬笋宝宝和冬笋妈妈有了,冬笋爸爸怎么还不出现。”
直到最后,菲比都没能实现“冬笋一家三口团圆”的心愿。
剥完壳的冬笋,真的比我们家
0
0
图片评论
0条